教育资讯

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3-23

用十九大精神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又好又多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都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担负着推动、牵引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因此,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整个教育体系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教育体系的外部来说,高等教育的五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今天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社会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高等教育理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云南各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与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抓住重点,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我国的高校,分为中央直属高校、省级管理高校。无论是中央直属高校还是省属高校,都必须旗帜鲜明的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把方向,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三是选拔好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坚持用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选拔高校党政一把手。

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在确保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放管服”的要求,对高校实施宏观管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办学实力下达招生任务,根据在校生规模下达人员编制、下拨生均经费,并实施严格的督察评估机制。就地处边疆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来说,更应该支持高校尤其是公办本科高校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一大特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对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校党委是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大问题必须由校党委会决定。党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是集体领导,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行使校长的职责。党委领导什么、怎样领导,校长负责什么、怎样负责,责权利必须进一步厘清,确保高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的党风带政风,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用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构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高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对学校各种讲坛、报告会包括课堂的监管,防止出现利用讲台散布错误言论的现象;加强对各种新传播媒介的监管,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及时堵住各种有害信息,及时处置各种突发舆情;坚决防止“三股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确保高校和谐稳定。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重要课程。一定要按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使用专门教材、配齐思政课教师,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让思政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一定要按要求配齐党团干部队伍、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及班主任三支队伍,加强三支队伍的培训提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高校领导班子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职工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齐抓共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及良好氛围。

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已经20年了,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提高办学质量,却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从狭义的质量或者说最直接的提高质量而言,一要抓教师,二要抓课堂教学。从教学管理的创新改革及体制机制建设来说,必须全力推进中国式的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所要达到什么目的,就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即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选上课上得好的老师的课,让上课上得好的好老师多上课多拿绩效津贴,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让学生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比如实行弹性学制等。学分制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调集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充分信任,在业务上严格把关、加强培训,在生活上积极关心关怀。广大教师要按国家领导人的要求,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高校这块净土风清气正。

构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解决。虽然高等教育担负着推动、牵引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同步推进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要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构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机制,共同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构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让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会2~3种艺术技能,努力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育活动,让大学生走向运动场、走到阳光下,学会2~3种体育运动技能,通过全面发展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所有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高考制度改革,是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高考指挥棒所带来的应试教育,导致不少中小学校的教学只为高考、只求分数,导致进入高校的学生明显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在高等教育中强调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艺术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让高校来弥补。但是,要真正解决应试教育的现象和影响,还需要从深化整个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的综合改革入手。要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共同行动,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在各个教育阶段都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作者:刘沧山

来源:《社会主义论坛》

联系我们

86-010-82102858

中国 • 北京
海淀区知春路108号豪景大厦A座19层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1998-2019 东西方国际教育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7291号

English

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东西方国际教育

用十九大精神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又好又多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都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担负着推动、牵引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因此,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整个教育体系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教育体系的外部来说,高等教育的五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今天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社会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高等教育理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云南各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与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抓住重点,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我国的高校,分为中央直属高校、省级管理高校。无论是中央直属高校还是省属高校,都必须旗帜鲜明的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把方向,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三是选拔好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坚持用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选拔高校党政一把手。

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在确保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放管服”的要求,对高校实施宏观管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办学实力下达招生任务,根据在校生规模下达人员编制、下拨生均经费,并实施严格的督察评估机制。就地处边疆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来说,更应该支持高校尤其是公办本科高校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一大特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对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校党委是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大问题必须由校党委会决定。党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是集体领导,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行使校长的职责。党委领导什么、怎样领导,校长负责什么、怎样负责,责权利必须进一步厘清,确保高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的党风带政风,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用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构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高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对学校各种讲坛、报告会包括课堂的监管,防止出现利用讲台散布错误言论的现象;加强对各种新传播媒介的监管,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及时堵住各种有害信息,及时处置各种突发舆情;坚决防止“三股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确保高校和谐稳定。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重要课程。一定要按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使用专门教材、配齐思政课教师,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让思政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一定要按要求配齐党团干部队伍、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及班主任三支队伍,加强三支队伍的培训提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高校领导班子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职工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齐抓共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及良好氛围。

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已经20年了,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提高办学质量,却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从狭义的质量或者说最直接的提高质量而言,一要抓教师,二要抓课堂教学。从教学管理的创新改革及体制机制建设来说,必须全力推进中国式的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所要达到什么目的,就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即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选上课上得好的老师的课,让上课上得好的好老师多上课多拿绩效津贴,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让学生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比如实行弹性学制等。学分制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调集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充分信任,在业务上严格把关、加强培训,在生活上积极关心关怀。广大教师要按国家领导人的要求,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高校这块净土风清气正。

构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解决。虽然高等教育担负着推动、牵引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同步推进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要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构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机制,共同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构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让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会2~3种艺术技能,努力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育活动,让大学生走向运动场、走到阳光下,学会2~3种体育运动技能,通过全面发展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所有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高考制度改革,是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高考指挥棒所带来的应试教育,导致不少中小学校的教学只为高考、只求分数,导致进入高校的学生明显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在高等教育中强调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艺术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让高校来弥补。但是,要真正解决应试教育的现象和影响,还需要从深化整个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的综合改革入手。要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共同行动,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在各个教育阶段都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作者:刘沧山

来源:《社会主义论坛》

课程研发

More >>